自2020年“黑天鹅事件”——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国际油价“跌跌不休”,纽约原油期货首次转为负值,给全球能源市场带来变数。

中国石化一季度业绩报告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剧,各种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显著增加。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下降6.8%,石油石化产品市场需求大幅下降,叠加国际油价暴跌的影响,石油石化行业受到巨大冲击。

01.民营大炼化势力崛起,应对挑战更具优势

国际油价的大幅下跌,对于中国炼化行业的复苏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而相较于国营炼化公司,民营大炼化或许更占优势

2019年,受2000万吨/年恒力石化和2000万吨/年浙江石化两大民营炼化投产的影响,全国炼油产能大幅扩张4553万吨/年至8.8亿吨/年,产能增量是近二十年来次高。

而中国石化产能份额由2018年的35%降至33%;中国石油及其他国营炼化产能份额由2018年的39%降至37%;传统及新兴民营炼化产能份额由2018年的26%升至30%。

至此,以茂名石化、镇海炼化以及两大民营炼化为首的千万吨级以上炼厂座数增加至29个。全国分集团产能及份额变化如图所示。

近期油价大跌及其带动的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下降,将有利于原油加工成本的下降,扩大主要石化产品加工价差。而对于民营大炼化公司来说,更有望凭借增量产能、规模优势、高负荷运行以及更确定的成品油定价政策受益优势,取得更大的盈利改善空间。

相较于国营炼化公司,民营大炼化一体化程度高,精深加工能力强、产品链与工艺流程组合合理,技术先进、装置自动化程度与能耗具有优势,生产成本低。

披露的数据表明,这些炼厂的平均生产成本比国内传统炼厂低20%~40%。成品油收率压得较低,化工原料收率明显高于国内同行,成品油收率与化工原料收率之比,恒力石化为49.6∶35,浙江石化为44∶46,盛虹石化为37∶50,而国内传统炼化厂一般为60∶12。此举可明显减轻因国内炼油能力过剩带来的油品销售压力,提高化工类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

02.政策法律助推,炼化产业迎来大变局

在市场环境变化及技术进步的推动下,炼化一体化由传统成品油+乙烯原料的生产模式向多模式、纵深化发展转变

2015年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多项市场开放政策,加快中国石油市场开放速度,鼓励外资进入中国石油产业的勘探开发领域,并对成品油出口配额限制有所放松。

一系列的成品油市场改革使得民营炼化打通零售市场后路更加快捷,竞争战场由城市核心区域逐渐向小城镇下沉,以零售网络为核心竞争力的国营石油公司竞争力将逐渐减弱。

此外,2019年8月,财政部部长刘昆发表署名文章表示,要认真落实税收法定原则,其中明确提到消费税。

近日,国务院印发的《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后调整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改革推进方案》中提出,将部分在生产(进口)环节征收消费税品目逐步后移至批发或零售环节征收。

相信,随着我国市场监督体系的逐步完善,成品油消费税未来可期,这将有效解决低效产能难以淘汰、偷漏税问题屡禁不止、统计数据失真等问题,我国成品油经营环境得到不断净化。

以恒力、荣盛、桐昆、盛虹等为代表的民营企业借助政策东风,进军上游炼化。中国市场对外资企业开放范围不断扩大,埃克森美孚、巴斯夫、SABIC等国际石化巨头积极抢滩石化市场。

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中化等主营炼厂也在加速炼化转型升级布局。以山东地炼为代表的传统民营炼化加快布局产业整合、转型升级。

中国的炼油工业正处在市场放开政策红利催生的产能过剩的“阵痛期”,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大洗牌即将到来,未来必将加快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