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从最初的政策驱动,到之后的需求驱动,行业规模快速扩大。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79.4万辆,销量达到77.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3.8%和53.3%。新能源汽车的占比已经达到2.7%,较2016年增长0.9个百分点。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主要分为油电混动和纯电动两类。其中,油电混动与传统燃油车的区别不大,在保留内燃发动机的同时加入了电机,对润滑油用量的影响相对较小。
而纯电动汽车仅由电机提供动力,也就基本宣告排除内燃机油的使用,但在变速箱、冷却系统、传动系统等方面仍需要相应的润滑油产品。纯电动汽车的润滑油用量将远远低于传统燃油汽车和油电混合动力汽车。

 

在2017年销售的77.7万辆新能源汽车中,纯电动汽车销量为65.2万辆,占据总销量的84%;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量为12.5万辆,占比为16%。纯电动汽车仍然占据新能源汽车的主导地位,这也是润滑油行业担忧的主要原因。

 

目前而言,新能源汽车在全国汽车保有量的占比仍然微乎其微,但其发展速度却不容小觑。新能源汽车产业是国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之一,《中国制造2025》规划中也对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出了既定目标。截至2017年,我国累计推广的新能源汽车已经占全球的50%以上。

 

1月1号,科技部发布了《关于免征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的公告》,自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对购置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要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将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再延长三年。随着传统燃油汽车购置税优惠政策取消,新能源汽车又将迎来更为迅猛的发展期,润滑油行业结构或将发生转变。发展新能源汽车是缓解我国能源和环境压力,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各位油友可以来可以来看看工信部发布的新能源汽车标准化发展要点。这将会对润滑油产业结构造成何种影响?

 

一、开展重点标准研究,优化体系建设

  • 基础通用领域:完成电动汽车安全强制性国家标准的技术审查和报批工作,完成传导充电电磁兼容性标准起草,开展碰撞后安全和电子电器环境适应性标准预研。
  • 整车领域:完成电动客车安全强制性国家标准的技术审查和报批工作,完成燃料电池汽车安全标准审查和报批,推进四轮低速电动车标准制定,推动纯电动汽车、轻型混合动力汽车和重型混合动力汽车能耗测试标准修订。
  • 关键系统部件领域:完成锂离子动力电池安全强制性国家标准审查和报批,完成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拆卸要求、包装运输和材料回收标准审查和报批,完成电池管理系统和车载充电机标准起草,开展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燃料电池发动机耐久、燃料电池堆性能、轮毂电机、高压熔断器及高压接触器标准预研。
  • 充电基础设施领域:开展充电接口及通信协议现行标准实施效果评估,探索研究大功率传导充电技术方案,开展无线充电互操作性测试活动和标准预研,推进电动客车接触式充电系统标准制定,推动传导放电、充电信息安全、加氢通信协议及加氢口标准预研与立项。
  • 标准体系优化完善:根据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情况和行业需求,组织开展《中国电动汽车标准化工作路线图》修订,加快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等子体系的建立,有序、协调、科学地推进新能源汽车标准化工作。

 

二、加强国际交流协调,推动中国标准国际化

  1. 进一步发挥中国在联合国世界车辆协调论坛(WP29)电动汽车安全(EVS)、电动汽车与环境(EVE)及燃料电池汽车(GTR13)技术法规制定中的主导作用,深入参与EVS第二阶段法规的研究和协调工作。
  2. 全面参与ISO/TC22/SC37和IEC/TC69电动汽车国际标准活动,在动力电池及充电等重点领域积极提出中国提案,积极担任国际标准的召集人与牵头方,发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效应优势。
  3. 密切跟踪研究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动态,积极利用好中德、中欧、中美、中日、APEC汽车对话等双边多边合作机制,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沟通与交流,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标准的兼容与开放。

 

三、强化组织保障,积极发挥行业力量

  1. 进一步优化标准组织建设,完成新一届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电动车辆分技术委员会(SAC/TC114/SC27)的换届工作,强化与相关标准化委员会的沟通,促进新能源汽车相关领域标准化工作的统筹协调。
  2. 充分调动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部件生产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发挥企业在标准化工作中的核心作用。依托行业组织、检测机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行业力量,保障标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3. 培育发展团体标准,增加标准的有效供给,进一步提升企业标准水平,鼓励骨干企业制定具有竞争力的企业标准,形成结构合理、衔接配套、覆盖全面、适应新能源汽车发展需求的新型标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