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地炼的十字路口——不联合,或就死亡
12月8日,环保部的一则通报,将山东地炼再次拉到舆论的显微镜下。
通报指出,山东省有关地市不敢动真碰硬,对违法销售不合格油品的黑色链条整治不力,未能对油品来源追根溯源,未对炼化企业的违法行为依法查处。
在寒潮席卷中国的此时,这则发给山东的另类“棉裤预报”,足以让山东地炼行业本就难以御寒的身体更加瑟瑟发抖。联想到今年7月,地炼巨头、曾经排名山东民企第二的晨曦集团宣告破产,寒意来之更甚。
作为山东知名地炼企业之一,晨曦集团拥有完整的石化产业链条和巨大的产能,2016年获得国家发改委与商务部批复的320万吨/年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使用资质,是国内13家拥有自营原油进口资质的民营企业之一。
这种雄厚的炼化实力曾经为晨曦集团每年带来一百多亿的收入,但是,当地炼行业集体陷入困境,反过来也成为压垮晨曦的最后一根稻草。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