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能源汽车推向市场开始,内燃机的唱衰之声就开始不断出现。近年来,在新能源汽车快速普及和“双碳”目标的背景下,内燃机行业更是几度被冠以“夕阳产业”之名。

近日,《内燃机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1-2035)》(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发布。业内专家指出,内燃机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尽管当前面临巨大挑战,但内燃机产业也正处于创新发展的最佳窗口期。
数据显示,去年,我国共生产8150万台内燃机,内燃机配套的下游产品占全球三分之一。我国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内燃机制造大国,其中,汽车是内燃机主要应用领域。短期内,内燃机也将继续作为汽车驱动的主要形式。
从进出口数据来看,内燃机也依然拥有蓬勃的生命力。据海关总署数据整理,今年1月份至6月份,内燃机行业进出口总额149.60亿美元,同比增长34.99%,两年平均同比增长2.36%。其中,进口56.79亿美元,同比增长17.64%;出口92.80亿美元,同比增长48.39%,两年同比增长5.37%。
“与20年前相比,内燃机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特别是内燃机各类有害排放降低了1000倍。在不久即将实施的国7标准阶段,有害排放物还将继续降低90%以上,内燃机将进一步实现‘近零排放’。”中国工程院院士苏万华同样认为,内燃机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并对我国内燃机几十年的发展给予了肯定。
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会长晏平提出,内燃机产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产业和全球制造业链条中极为关键的一环,对国家安全、能源安全、节能减排、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保障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业内对内燃机行业转型升级的支持,建立在对未来汽车销量的预估之上。去年10月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版)》发布,根据该份路线图,2035年我国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将各占50%。这意味着,面对着新能源汽车的挑战,装配内燃机的节能汽车,在未来至少14年的时间内在销量上仍具备一定优势。
内燃机产业链必须协同技术创新,积聚行业优势力量,攻坚产业关键核心技术。
“内燃机产业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是新能源带来的巨大冲击;二是供应链风险将长期存在;三是技术发展已经进入了瓶颈期。”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发动机事业部党委书记、总经理、中内协副会长钱恒荣表示,内燃机产业链必须协同技术创新、同步“技术颠覆”。这需要大量的时间来探索,而内燃机产业现在紧缺的恰恰就是时间。
“在认清挑战的同时,内燃机产业也正处于创新发展的最佳窗口期。”钱恒荣分析,从国际上来看,欧盟“禁燃”,放弃了对下一代汽车内燃机技术的研究,对我国夺取内燃机产业的国际主导权创造了有利条件。从国内来看,我国正在大力推进新基建,有利于内燃机产业压降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也有利于相关企业更多地将精力投入到转型发展和技术升级之中,促进内燃机产业的良性发展。再加上我国内燃机产业已打造了过硬的人才队伍。
阿元:021-62951239
邮箱:interlubric@shanghai-intex.com
上海国展展览中心有限公司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本平台致力于行业分享交流,文章不代表平台观点。
版权归作者所有。如不慎侵权,请留言删除。欢迎转载分享。
加小编阿元微信,受邀进入行业最大微信群—“润滑油聚焦油粉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