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国内润滑油基础油分类
国际上,润滑油基础油按美国石油协会(API)进行分类,见表 1,而在国内,国企(中石化和中石油)润滑油基础油生产厂家根据中石化石科院指定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见表2。

表 1 美国石油协会(API)润滑油基础油分类 

表 2 国内润滑油基础油分类 

由表 1 和表 2 可以看出,我国基础油分类与 API 基础油分类还是有区别的,国内分类对硫含量及饱和烃含量不做要求,不再作为分类依据;同时根据用途及及特点进行了细分。实际上两种分类也有关联的,即 VHVI 系列等同于Ⅲ类基础油,HVI 系列等同于Ⅱ类基础油。而 API 分类中的Ⅰ类基础油细分成 MVI 系列和 LVI 系列。另外,国内大部分的加氢基础油还是按照 API 基础油进行分类。

二、国内基础油市场现状

目前国内基础油市场上基础油牌号众多,质量也参差不齐,尤其Ⅲ类基础油几乎都是进口品牌。Ⅲ类基础油主要有韩国 SK 的 Yubase 系列、S-oil 的 Ultra 系列、马石油的 Etro 系列以及中东的 Naste系列,其质量状况见表 3。Ⅱ类基础油厂商主要有高桥石化、茂名石化、大庆石化、中海油惠州、汉地阳光、台塑、韩国的 GS、美孚 J 系列、山东清源、中海油泰州等,其质量状况见表 4。Ⅰ类基础油基本上来自中石化、中石油的国企生产厂家。还有数量不菲的非标基础油,大部分是地方炼油厂生产。

表 3 国内市场Ⅲ类基础油质量状况 

表 4 国内市场Ⅱ类基础油质量状况 

近年来,我国国产加氢基础油的产量及质量有了长足的进步,如高桥炼厂、中海油惠州等厂家都具有生产Ⅲ类基础油的技术和能力,但因原油供应的问题始终无法大量生产Ⅲ类基础油。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一些地方炼厂无法满足环保要求被淘汰,同时国民质量意识的增强,非标基础油需求及产量会大幅缩减,基础油的整体水平会进一步提高。
合成油方面,近年来国产 PAO 的生产获得突破,上海纳克的 PAO 生产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生产的中高粘度及超高粘度的茂金属 PAO 产品质量可以满足国内的润滑油生产的需求,其质量状况见表5。

表 5 上海纳克PAO质量状况 

除了 PAO,其它合成油国内目前基本依赖进口,国产化尚需时间。低粘度的合成基础油有 Shell的 GTL 合成基础油,国产化也还需时间。

三、国内基础油的发展方向

国内因各地区发展状况不平衡导致润滑油市场需求的多元化,对基础油的需求也呈现多元化,从而存在非标油、Ⅰ类、Ⅱ类、Ⅲ类基础油以及合成基础油并存的状态。但随着工业水平的发展以及节能和环保要求的提高,对基础油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国内非标油及Ⅰ类基础油的产量及需求大为减少,Ⅱ类基础油产量和需求迅速增长,随着Ⅱ类基础油产量的迅速增长,目前市场已经趋于饱和,其价格基本与Ⅰ类基础油持平,甚至出现倒挂的现象。
为满足更低粘度、更低挥发性、更好性能以及长寿命的润滑油发展需要,Ⅲ类基础油、Ⅲ+类基础油以及合成基础油将会是未来基础油市场的主流。